24 December, 2014

最冷與最熱的快樂聖誕




小時候其實我都不過聖誕,對學生來說,那只是個逛街約會購物或看電影的高興時節。打工兼職之後,而我都沒有多餘的零用錢出去玩。到了大學才有機會跟同學,和親密的朋友去吃飯。

以前的冬天,我大都在香港過。不過自從旅行以後,我便都在外地。曾在最冷的地方;東北零下四十度,北極村白皚皚的幾尺積雪,那兩個月我在大街不知吃了多少冰糖葫蘆和牛奶雪條,還有好多好吃的東北大米。沒有看到極光,不過那肯定是最神奇的一個冬日。
閉上眼,都還是一片冰雪。





在雲南的冬天,太陽大得總是讓人覺得充滿希望。所以不覺得冷。無論到哪,有雪的地方卻總有太陽,伴有青棵餅和臘排骨火鍋。這地方永遠都在我的旅活名單裡。幾個月的大理生活,在還未商業化的雙廊漁村,我買剛上打上來的白飯魚來蒸蛋;天天泡在書店的玻璃屋頂閣樓,寫我的第一本小書。沒有任何燈飾,但在小酒吧和朋友吃中菜過節,大抵沒有什麼比這樣更有氣氛。



最冷之後是最熱的聖誕。12年我在老撾清邁過的。熱帶地方我在夜市和三輪車擁擠著,潮濕的空氣總是有雞飯和肉米粉的香氣。最後我在萬盞天燈的包圍下,還有河邊的朵朵蓮花燈下,許了好多個願望。我說燈愈高,人便愈放得下。在燈的圍繞下,過了新一年。

上年我在台中的山上,喝著小米酒,跟原住民打球,一起做敬拜。他們在長得像個皇冠裡的教堂用力地跳舞,那些舞蹈的活力與能量極為懾人,一點沒有誇張,是個很狂野的聖誕節。我也不停吃喝了兩天。


今年,差一點在東歐過。山上白皚皚的厚雪,歐洲小鎮的小橋和流水,加上便宜可口的新鮮烤肉,完全是準備好過聖誕節了嘛。在克羅地亞靠海的港口,天氣很和暖; 黑山也很像我喜歡的北印的拉達克。待在波斯尼亞的Mostar,根本令人不想要回家。民宿的人們太熱情可愛,還有那隻傻傻的大狗。很久沒經歷過離別的眼淚了,不要在我面前哭那麼慘,我雖不哭,看著也受不了的。


不過冬至總要回家,也是很想回家。跟家人好好好吃了一頓飯,也一併跟公公做了九十二大壽。老貓咪看了醫生,帶老肥糕狗去了一趟華麗的聖誕前夕巡遊,穿上她最愛的一件淺藍衣服。儘管可愛成那樣子,經過的女孩子還要誇張的尖叫。


現正坐在咖啡館,寫這一段文字。溫暖而甜膩,今年想要靜靜的過。
以前小時候不過覺得祝別人聖誕新年快樂是客套的話,從來不愛發也不回覆。但回想每段旅行與節日,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。都離不開,與親愛的人一起渡過。無驚無險又一年,原來得來不易;至少對一些人來說。走筆至此,知道有些因著支持運動的人們因著公義被軟禁, 與家人分隔。白色恐怖,只能望他們一切安好。


很感謝這裡的九千多個人們 。這一年,很高興我們認識彼此。縱然我們有些還沒有真正的見過面,但一直,期待著在路上的相遇。很多幫助過我的、路途上遇到的熱情人們、合作過的伙伴、一如以往縱容著我的好友們。還有那些擦身而過,人來人往,站在身邊一起奮鬥的,夏慤村旺角和銅鑼灣的村民。

衷心祝願我愛著的人們,親愛的各位,有個快樂聖誕。
至少,我們還在心裡擁有彼此,起碼,我仍能從遠方送給你許多的祝福。許多個寒冬,一如以往,我們一起過。

我想要跟你說聲,聖誕快樂。


09 November, 2014

登山小記

Location: 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

Mount Srd ,Dubrovnik,Croatia 

(東歐邊走邊寫系列)


今日毒撚自己一人去行山。Dubrovnik  超現實的漂亮;但有點太touristy,要找些事情做才行。但當古城在冬令時間兩點時已經陰了起來,整個城市就只有山還被太陽照耀著;( 還有鐘樓,但那個爬不了)看到這樣一直發光的山,所以一直就想要爬。

之前都太晚起來,夜裡在看新聞不能自拔。佔中的,墨西哥學生的睡前看太多新聞不是一件好事,有太多消化不了的悲憤。叫人不心安,連帶夢也做得很惡。這裡四點天就要全黑了,人便不能有甚麼作為。
也因為煩啊,要背好多東西。所以爬山的計劃便被我一直拖延。

星期天早上,陽光明媚,終於出盡所有力氣早早起來,登高去。 還帶了野餐所需吃的和喝的,還有書一本。那個可重了,所以我一到山頂便立刻坐下來吃掉。書當然也立刻要翻掉一半才化算。在旁邊,也有一對情侶在吃雞蛋。少女們則一直在旁瘋狂自拍,應該有100張。
那我才拍過56張,大可不必不好意思了。

山頂吃頹廢的硬麵包


Mount Srd 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古城,路也短,所以纜車來回其實並不貴。不過登山之路是之字形圍繞著山的漂亮柏油路,很容易行。也許不是旺季,那麼好的路竟然無幾人走; 雖說是冬天,但陽光極好,涼中帶暖,樹叢黃葉裡都是秋意。所以,夏天走便會太熱了,人也應該極多。下了兩天雨,攪得人很霉,哪都不想去。沒想因為不肯走,就趕上好時節了。

話說這兩日被一樁小事煩擾,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。只不過一直衝來衝去,攪得人在途中竟然都心煩氣躁。已經在玩了啊,自尋煩事個什麼? 主要是來了這邊變得好貪心,今次出來只有3星期多,回去有工作。想說來一趟不易不好浪費,便學著別人,兩三天走一個地方,早睡早起跑來跑去;沒有旅自己的行而已。

從沒有說這樣不好,只是移動從來就不是我的強項啊。所以人便怪不舒爽。
動來動去我累得要命,加上下雨,便躲在dubrovnik睡懶覺。待著待著,青旅的人都走光。我其實也沒多久,只懶在這裡四日;可想而知其他人來人往多頻繁。所以老闆娘說,住那麼多天都只剩我一人了,便不收錢讓我洗衣服 (yeah,洗衫好貴的。而我已脫離了可以旅行用手洗衫洗褲的高峰黃金時期了,嗚呼哀哉)。

人家一日玩完古城,我去了三日。都笑我到底在攪什麼鬼。我說,不就隨便走來走去。多找一下,古城並不那麼的遊客,走上樓梯的盡頭,城牆下面都是民居。有多好小孩在玩,家家都把衣服曬出來。我最喜歡拍人家曬衣服。
還有媽媽在餵人奶。又認識了一個住在古城的爸爸和小女孩。今天星期日,早上去了做禮拜。我是唯一一個坐了下來聽完講道的遊客。雖然什麼都聽不懂,不過聽著聖歌心裡舒服。到最後互相問好時,大家都很熱情的來跟我握手。

冬天,店都六點關門,但晚上的小巷才是最好看的。沒有幾個人的狹窄古道,加上黃燈,這便是古城的日常。但呢,因為夜裡燈好暗又沒有人,有點像以前我去英國,在地底的close,所以走了一陣便回頭。夜半敲門也不驚 (前晚半夜去廁所,便在漆黑一片、小燈、鏡子倒映中看到hostel 嬸嬸在修水喉。事先就應說一聲啊;還好我心臟夠強大),到哪都是一個人睡得著。不過晚上好大風好冷,小巷又難認,怕是會迷路。然後突然有個穿黑衣的修女快速從一個小彎門經過,都幾中古電影的感覺。如果你不怕的話,應該晚上多來走走。


慢慢踱步,登高是很專注的事。出了汗之後人就好了,看來我只是缺乏運動所以失調吧。其實出來想看的,除了景點,為的只是那許許多多人的,不盡相同的異國日常。 我本來就沒有去過很多地方,只是喜歡長時間住在一個點。如果能力許可,之後我也希望這樣,工作以後,一年剩下的時間,去一兩個地方,慢慢的待著便好。
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。
走在高處,總是好的。


一天只做一件事,那怕一生只努力一件事,對的事。是暫時我可以做的事。


(人在途中,好難得邊走邊寫的長文。更多照片,就後補吧)




薩拉熱窩,明年今日

sarajevo如畫的群山與小屋,內戰成了狙擊手伏大開殺戮之處。
如今一切平靜如常,樹不比薩拉熱窩人堅壯


當年今日系列

日子過得得太快,一年容易又冬天。去年這天,是我第一本書旅活上架首天,在台灣。前幾天才趕得及印好的。傍晚走到最近的書店,找到自己的書; 瞎開心了一番然後晚上跟朋友去喝了點小酒。自知小書一本,一如芸芸眾生,我只是為著自己生活中的某些小事情而高興。因為是第一次,每個作者只會有一次的第一次;所以總是小宇宙強烈大爆發。又因書入圍了某大書店的選書、我自己在排版時投入了好多意見,例如裡面的手寫字。所以特別珍而重之。 

很多很多徹夜未眠的深夜與咖啡香,在文字海裡思念的那些人與事; 到出版社跟編輯一起工作的日子...明明都像昨日呀。怎麼中間就隔了個幾百天呢?還記得晚上死寂一片,看著大樓對面的山頭漸亮,寫完序差點圓寂,卻跟兩個妹妹去了玩(所謂的慶祝吧)的早上。書捧在手上,就像自己的孩子,也是給一個人的心意。於我又有很不一樣的意義。

緊接是連場的台灣香港兩邊飛分享會、攝影展,其他有關的工作訪問,專欄,自己又要去長旅行...連串,瑣碎,病痛,諸如此類。忙亂中,又在今年七月的香港書展出了一本合著,集合14位全職旅人的訪問<良業遊民>,加上拍攝港台的紀錄片飛來又飛去的;這樣,就一年了。
365天的日與夜,就這麼花光揮霍掉。所有的雜碎事只餘剪影與餘光,如坐火車,風景半清半楚的,突然就到站要下車了。

也沒想有機會接了個主持工作,下半年都在不同國家城市探險; 在公在私都玩個不亦樂乎。

去年今日到底沒有料到,明年今日在薩拉熱窩;是個大晴天。

話說,前晚其實在古城被偷了手機一枚,一直好責怪自己不夠小心,老貓燒鬚感覺極,想打死自己那種。要知道,天下最難殺死的人就是自己啊。天冷雨綿綿,頹廢了半天。不過,我人生中「柒頭皮」的事又何其多,多一宗實在不多,斷不能為此鬱悶太久。

打給娘親和妹妹face time 講了大堆,人便好了,出去吃飯。開心星期五人滿為患,搭桌三個大叔,他們每星期五踢完波都會來這裡聚餐,七年如是。阿叔們七咀八舌熱情介紹波斯尼亞菜,原來菜單上只叫“冷盤“的,是風乾牛肉加好好味的芝士。又原來,他們三個,都幾近兩米高的大隻佬才分著吃兩盆燒肉與牛香腸,配麵包與湯。我們隊拍攝crew 是每日每餐一人一盤大肉,怪不得,再好吃再香口都叫苦連天。太熱氣。我被“迫“著吃了好多好菜,最後是甜品,裡面有蜂蜜有合桃有西梅有雪糕。我下次識得自己點來吃。

今天陽光正好,沒有了電話只有自己手繪了地圖記下一些點,看波斯尼亞文走了曲折的小巷,找到要去的銀行。走熟了大半古城,自覺自己好醒目,正好用來覆蓋遺失電話的「柒頭」感覺;所以又開心返。買了一枚便宜新手機暫時頂住,繼續在旅途上用。太陽不常有,又在咖啡館選了個暴曬的位置坐,一邊吃海鮮意面一邊流汗。但簡直活力充沛。

總是在遠離的獨自的路途之上,字才多起來。才沒那麼懶,又會雄心壯志計劃一些事情。工作也很積極。然後無限後悔在家那時為何一直拖延? 所以,我是好適合出去的吧。最近一年,好少寫字。自己手寫的日記是有的,但blog是幾乎廢掉了。本就不才,少了鍛鍊,用字更是方恨少。
人微言薄,但總是明白文字的力量。起碼是自癒的能力。一定努力繼續寫下去。

明年今日,固然未知身在何方,也來不及去想。不過,感恩如果仍是健康的話,我必然的會在另個途上。 而無論如何,陽光明媚,就如薩拉熱窩的玫瑰,手榴彈孔裡開出來鮮紅的花; 那些人們都記得。然後,淡然堅強的去繼續生活中的快樂。

明白在路上,也不一定能清楚一些決定與選擇;但起碼樂觀努力前進,相信生活就如這許多美好的、意料之外的事; 總不會待人太差的。



1/11/ 2014  
sarajevo 





30 September, 2014

【佔領】旅行與生活,原來,也從來都是離不開自主。



看這個page 的朋友,無非是想看旅行和開心的事。有誰不想? 我自己也想去玩而不管這些。
但這個時勢,我們都沒有選擇。 連在外地的朋友都接連買機票趕回來。如果可以,誰又想通宵去睡馬路?我們為的是要爭取沒有篩選的真普選。
在這裡放了佔中的新聞,有人說失望。但認識我的人都知道,我讀中文大學社會學出身,做過電視新聞記者。去參與才是我會做的事。

「看著過去幾年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、人權、廉潔、文化,哪一樣不是正被無情蠶食?身在香港,無論如何沒可能看不見、感受不到。這是關鍵的時候,如果我們還愛香港,對這個地方有希望,這就是最後的機會。如果連這樣都絲毫無法撼動這個如山的強權,未來的香港,你可以預見會是怎樣的嗎?」@林輝

不要只說學生市民佔領是犯法,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公義。所以我們爭取沒有篩選的真普選,和平而理性。這是我們作為公民的權利。
只是,香港只有689票的特首,沒有民意授權的政府管治之下,物價大漲,遊客比居民還多,東北被佔,資源被佔。。。部份受害人麻木習慣了,竟說反抗是錯。還站在政府和既得利益者那邊批評參與的學生和市民。這是可悲。

說運動「暴力」的人,你有到過現場嗎?
抑或你沒有時間去現場參與,你看了一整晚的直播?
你可以不信我,你自己去看去判斷。長住在外地的人,你到底又知道什麼?不斷轉發一些虛假錯誤的新聞,說支持香港警方,又說佔中者是白痴。如果你那麼支持共產黨和梁振英,你又何苦移居外地?回來吧,香港等你。

走避時倒沒什麼,中了催淚彈向後跑,煙散了又走回前線去。一直到坐車回家,看到一朵朵綁在柱子上的黃絲帶,眼睛就濕了;催淚彈也沒能燻哭的人。 看到新聞看到那些自發有秩序的新聞,看到中了胡椒噴霧的女學生痛苦的臉,一堆堆年輕的學生。。。眼淚就止不住。

廁所遠,女孩子們都要死忍。我問負責派物資的小姐,她說她已經忍了12小時。
男孩子們有些沒有全身裝備 (說的也只是眼罩雨衣和口罩),被催淚彈噴中一聲不吭,用水沖好臉便又回到前線。那些臉,驚鴻一瞥,都忘不了。

旅行與生活,原來,也從來都是離不開自主。我在尼泊爾,參與過工人罷工,在台灣參與過22萬人聲援枉死士兵的集會。。。這,便是我的旅行。有人可以選擇風花雪月不聞不問。但我確信有讀完我的書和我的文章的讀者,都會明白。這,是旅行的意義。亦是從旅行悟到難能可貴的自由。

這一次,是我的家香港。我興幸我在,目睹參與。面對全副武裝的警員,那些高舉的雙手和堅定稚嫩的面孔,只有一把又一把的雨傘。黃色絲帶下只有溫柔與堅持。只因我們,愛著這地方。

後來我和同學領著幾個女孩子走去老遠的教會廁所,她們看來有點害怕。「是啊,有點緊張。但看到警方出動暴力,所以我們更要出來。」
前路一片漆黑而漫長,不過我們一起,手牽手在走。

加油我們,加油香港。 謝謝支持的朋友。
願公義與我們常在。

(趕住去接通宵更,都顧不得自己打了些什麼。請諒。寫住咁多先。)





另,幾點補充。
1。常有帶頭攪事的滋事分子。當晚都捉出幾隻「鬼」。我在現場所見,大部份人都冷靜克制。注意身邊可疑人士

2。不要理會故意指罵的人,保留體力

3。一定要輪班休息,勿鬆懈,保持警覺

4。質疑參與者的人,自己睇新聞。http://www.telegraph.co.uk/news/worldnews/asia/hongkong/11129419/Hong-Kong-protests-spread-as-80000-take-to-streets.html

5. 謠言極多,小心求證。勿亂轉發!現時情況,打情報戰亦非常重要。
又有很多假錄音,相片和wtapps, 請查清來源。可信的有學民思潮,Soc Rec,香港電台,和平佔中,學聯fb.

這是一場持久戰。大家一齊加油!
「贏就一齊贏,輸就一齊輸,但我們會贏!」




15 September, 2014

城市探險 第一站,紐約。

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專題「城市探險」,節目將於2015年開始廣播。
第一站,紐約。



人來人往的大城市紐約,腳底下,原來有著另一座截然不同的地下城市。 我跟著城市探險者Steve Duncan,深入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地心探險。










紐約,自由隧道Freedom Tunnel。

從早上八點拍到晚上十點,潛行空間。我的右大腿暫時殘廢。
而原來火車靠近時,並不會發出太大聲響,發現而要逃跑之時,我唯有跑得快過架火車!
另外最叻是帶頭上陣,用一條爛梯爬上了一間小廢墟。然後,發現上面掛了個骷髏頭。






被埋藏,被遺忘,甚至是被遺棄。但城市,一直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與歷史。有著不斷蛻變的生命與脈搏。

今次我的旅行不見天日,走進地底,更看得透這個五光十色的繁華世界。






2014 夏,我在紐約地下鐵,探險城市。